杨志安教授在《财经论丛》合作发表封面文章
经济学院杨志安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付正淦、经济学院邱国庆副教授在CSSCI来源期刊《财经论丛》2022年第11期发表封面论文《“减税降费”对制造业间接税有效税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税收价格模型的分析》。 论文选取2010—2019年全国分产业、分税种数据,基于投入产出税收价格模型,测算制造业各行业有效税率,结果表明:第一,“减税降费”使制造业间接税有效税率降低了3.07%,其中2016年全面“营改增”的减税效应...
16
2022-11经济学院杨志安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胡博在CSSCI来源期刊《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11期发表论文《数字经济能否提升地方财政汲取能力?—— 兼论财政纵向失衡的调节作用》。 论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效果、异质性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地方财政汲取能力,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有...
16
2022-11经济学院汤吉军教授在《人文杂志》2022年第10期发表题为《资源再配置、沉淀成本与统一大市场构建研究》的学术论文。 论文从沉淀成本角度审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标准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假设资源充分流动,从长期来看,由于没有沉淀成本,企业面对产品市场需求或价格变化,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或产业,最终实现零经济利润,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看不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然而,若...
16
2022-11经济学院孔晓副教授学术论文“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in an industry chain”在《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2022年第5期发表。 文章认为,国有股的比例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优平衡问题。论文研究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构建一个寡头垄断模型考虑国有股份的比例和产品分化,研究探讨国有股份的平衡和产品分化在四种场景的...
16
2022-11近日,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大超教授与博士研究生赵红合作论文《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财经问题研究》2022年第10期发表。 文章基于超效率EBM模型和BML指数分析法,对碳排放约束下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城乡融合发展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检验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样本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值整体处于偏低的状态,且区域差距逐渐拉...
10
2022-11经济学院赵哲副教授(第一作者)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帆副研究员(通讯作者)合作论文“Scenario Analysis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在《Land》发表。文章认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区域,也是新能源发展的示范区,同时面临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双重考验。该研究构建了社会-经济-能源-碳排放耦合的系统动力学(SD)模...